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介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是大学生的“入学第一课”、“人生第一课”、“思想第一课”,称为“第一课”,因为它是上大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求大学生综合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人生方向、理想信念、中国精神、价值引领、道德品格、法治素养为基本内容,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扣好人生的扣子。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
 
服务热线: 0871-67986920
  客服邮箱: kf@fafl.cn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
    学分:3
    学时:54
    课堂讲授:45
    课外实践:9
    适用范围: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时安排 备注
    授课(课时) 课外实践(课时)
    绪论 了解: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掌握: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3    
    第一章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5 1 案例讨论
    1课时
    第二章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掌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5 1 课堂讨论
    1课时
    第三章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6 2 观看爱国主义影片2课时
    第四章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掌握: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6 1  
    第五章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理解:
    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
    掌握: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10 2  
    第六章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10 2 案例讨论
    观看资料片
    累计2课时
    合计   45 9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思想道德与法治》 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修订版
    2.参考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次印刷
    《法律基础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法律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5次印刷
    《法律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2次印刷
    五、授课方式
    1.理论授课:以讲授为主。
    2.多媒体授课: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视频资料演示,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科教影视作品。
    3.讨论:教师集中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4.实践教学: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并在课堂上汇报展示;开展读书活动,向同学们推荐一本自己看过的好书。
    六、考核办法
    1.平时成绩:100分折合为总成绩的40%;社会实践占平时成绩50%。
    100分=考勤+课堂表现+社会实践
    其中:考勤30分,课堂表现20分,社会实践50分
    2.期末成绩:100分折合为总成绩的60%
    3.考试方式:闭卷
    4.成绩评定:百分制
     
  • 绪论1导学大学第一课
    绪论2时代之问
    绪论3青春责任上篇
    绪论4青春责任下篇
    第一章1.1导学
    第一章1.2人的本质
    第一章1.3个人与社会
    第一章1.4人生观内容
    第一章1.5人生态度
    第一章1.6人生价值
    第一章1.7实践人生上篇
    第一章1.8实践人生下篇
    第二章2.1导学
    第二章2.2精神之钙上篇
    第二章2.3精神之钙下篇
    第二章2.4真理之光
    第二章2.5人民之选
    第二章2.6青春解惑
    第二章2.7青春之行
    第三章3.1导学
    第三章3.2兴国之魂
    第三章3.3强国之要
    第三章3.4爱国之情
    第三章3.5强国之志
    第三章3.6报国之行
    第三章3.7时代抉择
    第三章3.8时代强音
    第三章3.9时代使命
    第四章4.1导学
    第四章4.2价值追求
    第四章4.3价值共识
    第四章4.4精神指引
    第四章4.5价值理念
    第四章4.6价值立场
    第四章4.7躬行实践上篇
    第四章4.8躬行实践下篇
    第五章5.1导学
    第五章5.2道德之源
    第五章5.3道德之义
    第五章5.4赓续传统
    第五章5.5红色传承
    第五章5.6崇德向善
    第五章5.7爱岗敬业
    第五章5.8相亲相爱
    第五章5.9立德修身
    第六章6.1导论
    第六章6.2法律历程
    第六章6.3法律特征
    第六章6.4依法治国
    第六章6.5宪法历程
    第六章6.6宪法监督
    第六章6.7法治思维
    第六章6.8权力义务上篇
    第六章6.9权力义务下篇
    第六章6.10法治素养
  • ·教学拓展

    ·教学案例

  • 周文,男,研究生,副教授,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高级碳排放管理师、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1+X财务共享师,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研修班、《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使用培训班专题研修班、云南省2020年第一期(总第57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全国高校院系级党组织书记网络示范培训班等学习合格并获得相应证书,参加思政类课程培训获得合格证书35本,先后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文章第一作者10篇,第二作者8篇,主持教育厅课题3项,参与3项,主编《商务礼仪》等教材3部,副主编《经济政治与社会》等教材4部,多次获得省思政课教学比赛奖、校级科研论文一等奖、校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最佳学习将、教学成就奖、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闵雪,女,法学硕士,讲师,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先后在省级期刊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4篇,主持云南省级课题1项,参与2021-2022年云南省级课题2项,荣获第二届云南青年社科学术演讲比赛优秀奖、第十三届“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校级一等奖、校级科研论文三等奖。
    陈明波,女,本科生,暂无职称,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行政秘书、思政教师。心理咨询师(高级)、三级健康管理师。参加云南省2021年第一期(总第59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并获得结业证书。参加思政类课程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8本。获校级党史故事大赛二等奖:校级青年社科学术演讲比赛初赛二等奖、校级辩论比赛二等奖。
     
    杨春微,女,本科,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高级健康管理师、参加全国第一届马克思是主义学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暑期研修班、全国高校院系级党组织书记网络示范培训班等学习合格并获得相应主持教育厅参与1项,参与《民办院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编写,获得校级科研论文一等奖、校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教学成就奖、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胡文青,女,助教。多次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研修班、《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使用培训班专题研修班、思政类课程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先后公开发表文章第一作者3篇;主持教育厅课题1项,参与2项;多次参加省、校级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奖。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
    英文名称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开设学期 1
    适用专业   教学对象  
    周课时量 3 周/学期 16/1 总课时量 54 学分 3
    理论课时 45 实践课时 9 作业次数 3(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评估方式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
    课程分类 公共必修课B类
    推荐
    教材名称
    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修订版) 编著者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写组主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教材
    参考
    教材名称
    名称 1.《思想道德与法治》
    2.《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参考书
    编著者 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 中央党史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教材
    前修课程 名称   后继课程 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代码   代码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2005年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一起构成了面对所有高职高专学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它既有思想性、理论性、也更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实践性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
    (二)课程任务
    通过学习此门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此门课程是以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修养,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为新时代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条件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个方面。
    理论性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授课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通过结合具体的时政内容、鲜活的案例来提高课堂的抬头率。
    实践性教学具体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主要以辩论赛、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优秀学生事迹报告、学生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校外实践主要以参观和考察“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周边新农村、社会调研、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开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该课程以培养时代新人为主线,以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治观教育为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符合时代新人的要求大学生,帮助学生了解新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治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因此,任课教师要以修订的本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并力求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2.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等。
    3.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
     
    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课程章节 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安排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绪 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3 3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6 5 1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6 5 1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8 6 2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7 6 1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12 10 2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12 10 2
    合计 54=45+9
    五、教学单元内容
    (一)理论教学
    绪论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成长的密切相关,认识到自己目前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思考人生。所以,当代大学生要珍惜历史机遇,肩负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思考人生;
    2.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把个人立业成才的追求与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
    3.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
    4.如何成长为新时代新人;
    5.正确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基本概念:
    新时代 时代新人 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养
    复习思考题:
    1.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2.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文献阅读: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引导并帮助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大学生要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3.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4.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5.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一、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基本概念:
    世界观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
    复习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据此谈谈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2.人生漫长,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矛盾?
    3.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成就出彩人生?
    文献阅读:
    (1)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版。
    (3)本书编写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与信念;
    2.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3.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
    4.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
    5.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6.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及崇高的社会理想;
    7.规划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活质量。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一、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基本概念:
    理想信念中国梦青春梦想
    复习思考题: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3.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当肩负的责任。
    参考书: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教学重点、难点:
    1.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2.中国精神是什么;
    3.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4.当代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5.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6.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7.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8.改革创新的时代意义;
    9.当代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一、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四、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二、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基本概念: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国精神
    复习思考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为什么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参考书:
    (1)《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要》,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大学生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3.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意义;
    4.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青年的意义;
    5.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一、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二、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三、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自信价值追求
    复习思考题:
    1.你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2.习近平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书:
    (1)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25日。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得学生了解道德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4.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5.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6.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7.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一、遵守社会公德
    二、恪守职业道德
    三、弘扬家庭美德
    四、锤炼个人品德
    基本概念:
    道德荣辱观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复习思考题:
    1.谈谈道德的作用?
    2.谈谈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4.谈谈如何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参考书: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和法律的发展史。帮助大学生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明确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的环节。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明确新时期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法治理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使大学生懂得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特征以及构成,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以及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和救济,以及滥用法律权利和违法法律义务后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3.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4.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
    5.明确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及其之间的关系;
    6.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建设法治中国
    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三、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第四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三、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基本概念:
    法律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复习思考题:
    1.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
    2.20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谈谈什么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3.有人说,宪法规定的大多是一些原则性内容且很抽象,而且司法判决一般也不援引宪法条文,因而宪法是一部与公民生活关系不大、高高在上的“闲法”。谈谈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4.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谈谈如何提升法治素养。
    参考书:
    (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法治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二)实践教学
    1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2)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3)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
    2考核内容: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操行评定,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学期德育操行评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时政知识竟赛等;参加志愿者活动情况;参加公益劳动情况;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结合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关实践教学,保证使每一章有实践教学课时数,具体安排如下:
    绪论 参观学校校史馆、学校实训基地,观看新时代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一章组织辩论:人生的价值;
    第二章组织课堂演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章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第四章观看道德模范的相关影片;
    第五章组织志愿者活动;
    第六章旁听法院审判,加深对法律理论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说明
    本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第二课堂、自主学习为辅,通过讨论研究、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具体使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方法,它重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探讨研究,进行自我教育。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学引向深入,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促使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二)课堂讨论法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对所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作更深层的思考,通过共同讨论,开拓思维、提高认识。课堂讨论的优点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师生之间感情交流,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了解和合作。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情境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该方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讨论,由教师分析、解剖,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四)专题讲座法
    本课程内容博大精深,涵盖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繁多的教学内容,必须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必须按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大学生实际的原则,必须遵循教材又跳出教材,为此,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思想的疑点和困惑点,选择和提炼出若干个教学专题进行讲座。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把理论讲得精辟透彻,又能促使学生把课堂听课和课外思考结合起来,从而大大增强了理论课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提升了该课程的时代性、针对性。
    (五)小组研讨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从现实社会学生关注的现象中精心筛选提炼出问题,确定出学生研讨的主题。学生分成小组集体研究攻关,撰写提纲和讲稿、制作多媒体课件,推荐小组代言人参与课堂讨论发言。代表发言后,先由学生自由点评,锻炼其理论判断能力,再由教师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情况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理解。小组研讨法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六)课堂辩论法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课上实践环节的设置,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困惑的问题,拟定可供辩论的题目,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正方、反方,经正反两方辩论后,教师进行点评,对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暴露的思想与认识问题教师及时予以指导。
    (七)实践教学法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理论的相关命题。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注意结合讲授内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体验,让他们以所见所闻、所体所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洞察能力。
     
    七、考核方式
    考核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为主,考试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
    (一)分数评定:
    1.平时成绩:40%(含课后作业10%;课堂出勤、学习态度10%;实践课20%)
    2.期末成绩:笔试(闭卷)60%
    (二)考核方式:
    1.实践考核:结合实践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考核。
    2.期末考核: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统一设置考场,采取闭卷考试,统一阅卷。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联系我们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